阿里扎谈帕奎奥训练
」游致顯醫師道,「醫師可能會做肛門指診,用手指頭去觸摸攝護腺,評估是否有攝護腺肥大。
文:理查・威金森(Richard Wilkinson)、凱特・皮凱特(Kate Pickett) 菁英領導制度的迷思 二○一六年,出身保守黨的德蕾莎・梅伊(Theresa May)出任首相時,前倫敦市長鮑里斯・強森(Boris Johnson)出任外交大臣。也許我們是因為運氣才選到很棒的學校、遇到很優秀的老師,在重要大考中碰到拿手的考題,也有可能在找工作面試時,面試官跟我們非常聊得來。
有很多人都在社會階梯裡上下移動,但就連最謹慎的教養與能力分析研究,都無法預測社會流動的方式。這種觀念不僅影響我們看待他人的方式,更關乎我們如何看待自己。人生彷彿是一場靠投骰子決定的遊戲,骰子則依照我們出生時所屬的社會階級,經過不同的加權設計:雖然每次擲骰子的結果看似全憑運氣,但多投幾輪之後就能看清某些結果出現的比例特別高,某些則明顯較低。但要是不提這些機緣與運氣,大家可能也不會特別去留意。科學家甚至擔心運氣會導致他們無法統整出每件事的因果關係,也難以預防負面結果或加以補救,在社會科學中,這種現象被稱為「黯淡的前景」(Gloomy Prospect),意即當科學研究碰上運氣來攪局時,數據與分析資料全失去解釋能力或實際用途。
這種想法不僅非常普遍,也是用來替階級辯解的最佳說詞。而且如同我們在前章所提,包含主觀經驗在內的所有生命經驗,都有可能觸發某種表觀遺傳改變,影響人生後段的發展模式。今天中國再怎麽倒行逆施,對中國人來說都好似家醜,不僅概括承受,還要為其塗脂抹粉。
不能埋怨當年的人不識皇恩浩蕩,因為春風從來不度玉門關,國不知有民,民自然也不知有國。《南京條約》被大清朝廷稱之為《萬年和約》,以為換回了永久的和平,還頗為得意。相反洋人的軍紀嚴明、出手闊綽、信用良好、善待俘虜,讓他們大為感動。」 這幾句充滿文藝氣息的深情表白,乍看之下,頗有聞一多的《七子之歌》遺風,如果用在現代詩裡也稱得上是吸睛佳句。
這些光天化日之下的國恥,怎能視而不見? 當年滿清朝廷本可以通過洋務運動、維新變法走向現代化,一雪前恥,但是滿清的貴族們並沒有真心想改革,順應潮流,只想苟且度日。Photo Credit: AP/達志影像 身在國恥而不知恥,勿忘國恥而不為鑒 一個人如果和外人打架打輸了,會被視為恥辱,而一家人之間打到刀刀見骨,也只能叫家醜,很多時候還不能對外宣揚。
這一針打下去後,過往的屈辱歷史像放電影一樣歷歷在目,心跳會加速,血壓會升高,胸中怒火在燃燒,仇恨如潮水般洶湧。在不少中國人的認知裡,「天下興亡,匹夫有責」裡的「天下」並不是有固定疆域的國家,而是講仁義道德的社會。公民的言論自由不斷收緊,維權人士、宗教人士、少數民族的基本人權受到踐踏,當中國在國際上因為這些問題被他國甚至自己的國民批評的時候,本身就是國恥。國恥是昨天用來鎮痛的麻沸散,今天用來動員的興奮劑 中國近代史上,被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打開大門,簽訂不平等條約的歷史,在當時的人看來並不是什麽國恥。
大批官媒相繼轉發「國恥家恨勿調侃」的微博貼文表態,展現著中國官方依然牢牢掌握詮釋歷史的主動權,以及占領道德制高點的那股大義凜然。(出自《1860 年華北戰役紀要》〔The North China Campaign of 1860〕)。保衛釣魚島的時候來一針,中美貿易戰的時候來一針,這一次不過是打的預防針,看來效果都很好。與此同時,政治的改革停滯不前,甚至還在開歷史的倒車。
」 今天國恥不能被草民調侃,卻是當權者用來鼓噪大國崛起的興奮劑和藏汙納垢的遮羞布。一天一天的滿足,即一天一天的墮落,但卻又覺得日見其光榮。
「你是我的《南京條約》,是我淪陷的開始」、「你是我的洋務運動,轟轟烈烈而又一敗塗地」、「你是我的《九國公約》,以最溫柔的理由做最殘忍的事。八國聯軍侵華,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倉皇出逃,美名其曰「西狩」。
在這路上,就證明著國民性的怯弱,懶惰而又巧滑。中國人之間為了蠅頭微利、蝸角虛名,可以背信棄義、你死我活。南京大屠殺三十多萬人遇難,可以被稱為國恥,而人為原因造成三千多萬人非正常死亡的大饑荒輕描淡寫地一句「失誤」就能帶過。為了講和,慈禧不惜「量中華之物力,結與國之歡欣」,簽訂了天文數字賠款的《辛丑和約》後,還能浩浩蕩蕩、大擺排場地上演「勝利回鑾」的大戲。今天的中共同樣陷入了這樣的困境,總是滿腔熱血喊著實現民族的偉大複興,卻只對舊的體制修修補補,頭痛醫頭、腳痛醫腳。而當時的很多中國人,也不認為大清國和洋人簽訂了不平等條約就是國恥甚至家恨。
經濟上,雖然因為一定程度的自由化實現了財富的增長,但是貧富差距、貪汙腐敗等社會問題卻在不斷積累,有朝一日可能「亡黨亡國」都是民進黨很邪惡害的,所以沒有民進黨就沒有焦慮,真是太好了,一切解決。
Photo Credit: 中央社 面對焦慮,需要的是勇氣 這是生活在台灣的原罪,也是我們不可逃避的宿命。既然他已經害怕到無法面對,指責與攻擊只會給他更多的壓力,讓他回頭攻擊把一切焦慮翻上檯面的你,然後說著你是個邪惡的陰謀論者或者被操弄的笨蛋,而不是他怎麼想與怎麼決定。
這也可以解釋,為什麼這麼多藍營的支持者沒辦法去談國民黨傾中、韓國瑜跟中台辦碰面、以及香港被血腥鎮壓,碰到統一帶來的壞處時避重就輕,然後一方面指著民進黨挑釁與挑進戰爭。每天都努力活著才能累積一個好的人生,不是嗎? 事實上,統一與獨立永遠比你想的都近,因為統一與獨立絕對不是二分的端點,而是線性的差異。
我可以永遠過著現在的生活保持不變,我可以永遠不去思考台灣的未來是什麼。當台灣的位置就在中國隔壁,就在一個每天想著侵吞併略我們家園的鄰居旁,思考自己要統一、或者要做自己獨立,確實需要背負著很大的壓力。所以面對著那些因為過於沉重而不想面對,只想假裝一切都平安無事的人,你可以先理解的是,這個人其實跟你一樣感受著害怕,而且是害怕到無法面對而把頭轉開。不是一天,也不是一次投票,而是許多人包含你我的努力。
但是不去思考、假裝事實不存在的方法,終究沒辦法掩埋所有的焦慮,焦慮會在這些議題不斷提起時再度升起。但是在那背後的,是台灣人民對於思考未來過多的恐懼以及不確定性,沒有勇氣去面對自己真正想要的選擇。
如果這種「假議題」的思考方式為真,大概人生的所有做為都沒有意義了,因為你努力工作無法讓你明天就賺大錢、努力讀書無法讓你明天就變博學多聞,如果人一切的努力都無法讓你明天就達到想要的,努力又有什麼意義。但是獨立呢?你要面對中國的威脅,以後跟中國的關係會變怎麼樣,會不會真的打過來?台灣人每一次的選舉、每一次的投票,每一個選民都在逼問著這樣的問題,但是兩邊都讓人太不知道如何決定,兩邊都有著無法避免的壞處到底該怎麼辦? 很簡單,告訴自己一切都是假的。
只要我不去思考不去面對,所有可能遇到的壞事都不會發生。其實民進黨挑起的根本不是戰爭,而是他們心中對於思考統獨的恐懼與焦慮,而那個恐懼與焦慮太過強大,才會讓他們需要消滅那個勾起焦慮的邪惡存在。
如果真的每一次的投票都會讓你的選項更靠近統一或者獨立,你會想要哪一邊呢?這個問題很困難,如果統一我們就會失去民主自由,以後批評政府就可能被關,不能用臉書不能用Instagram,就喜歡看的連續劇隨時消失。不只是許多藍營的支持者,許多中間選民也默默的被這樣的說法影響,以為統獨真的可以離我們遠去,投票給一方就會破壞一切,而另一方就可以單純的維持現狀。他們不是依據自己對統獨的思考投票,而是投票給「告訴我可以不用面對這一切的人」。為什麼? 因為做出決定太過困難太讓人害怕,所以寧可相信:那一切都是假的。
」言下之意,人民的投票無法立刻造成統獨的結果,所以他沒有意義,只是一個被操弄的議題。吃重金屬會讓你明天就得癌症嗎?多吃一塊炸雞會讓你明天就變胖子嗎?多賺一塊錢明天就會讓你變富翁嗎? 都不會。
統獨從來不是假議題,而是你有沒有看到我們離哪一邊更近。因為藍營在做的就是告訴民眾「這一切都是假的」,就像是裝成統獨這個議題從來不存在一樣,你投給我就會有錢、就會和平、就可以保有現在一切的生活,所以統一跟獨立你都不要去想吧。
相反的也有無數人在前往獨立的路上做哏,所以你才沒有看到獨立。你活著明天的生活會更好嗎?不會,那你幹嘛活著。
最新留言